浣犵殑浣嶇疆锛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璇︾粏鍐呭

请九旬老人“讲古” 让古老祠堂“说话”

鍙戝竷: 2019-8-07 08:28   鏉ユ簮: 中山网   鏌ョ湅: 27娆    鍒嗕韩鍒

▲安堂社区从修复入手,对古祠堂逐步保育活化。

7月24日,在大涌镇安堂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古老的石板街探得一座古祠堂——麦峰林公祠。经过社区组织清扫和维护后,麦峰林公祠恢复了昔日模样,偌大的祠堂内空旷整洁,彩色的壁画栩栩如生。安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国棉向记者介绍,安堂社区作为知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落,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近年来正积极推进中山市美丽城乡精品村建设,在清扫维护祠堂的同时,力求“一祠堂一故事一文化”,挖掘历史文化,活化祠堂功能,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邀请九旬老人口述历史留住记忆

立村于明朝的安堂社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5400多人,悠久的历史不仅赋予安堂古朴雅致的村落风貌,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流传百年的宗族故事,这些人文资源是安堂社区的发展优势。在安堂社区居委会,林国棉给记者拿出几沓资料,其中不少是手写的,记载着与安堂有关的人物和历史。这些工整的笔迹和资料与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人林棣双有关。

2009年,时任村长的林国棉为祠堂保护以及历史文化传承问题而担忧。“安堂祠堂林立,却保护不到位,原先有24间祠堂,现在保护比较好的、可以利用的只有16间,而且年轻人对安堂历史缺乏了解,村里的老人逐渐老去,我们急需把这些历史留下来。”面对历史文化可能消失断层的困境,社区一方面找退休老师梳理更新族谱,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开始寻找熟知安堂历史的老人,把他们的回忆记录整理成口述史。

在一次重阳敬老活动中,大家发现已耄耋之年的林棣双记得村中许多历史故事,连林氏宗祠的门联都能熟练道出,是安堂历史的“活字典”。林国棉邀请林老来“讲古”留下这些历史,老人欣然答应。从2016年起,九旬的林棣双只要想起与安堂有关的历史故事,便与居委会联系。

“80后”林红玉是社区党委书记助理,负责记录整理口述史,时常与林老接触,“林老每次佝偻着背,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提着大袋子,里面装满了他自己整理收集的资料,很热情地跟我们讲起来,他慢慢回忆,我们慢慢记,大家都被他感动了。”回想起林老,林红玉眼眶泛红,她说,一个老人愿意回忆并分享安堂古今的大小事情和宗族人物,那份对家乡的热爱深深感染着后辈。

2017年,林棣双去世,但根据他的讲述,留下了厚厚一沓图文资料,成为安堂社区的宝贵历史。

●“一祠堂一故事一文化”活化古村落

从2010年起,安堂社区决定从社区现存最具规模的林氏公祠和石板街的修复入手,逐步清扫、保育活化古祠堂,并初见成效。2012年,安堂社区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

麦峰林公祠在关门多年后经过清洗维护,于今年再次露出了清晰的面容。仰头能望见高处栩栩如生的壁画和雕刻,古朴大气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斗转星移。坐在门口石墩纳凉的居民林栈生告诉记者,他为这座祠堂重新被唤醒而欣喜。

据林国棉介绍,祠堂修复仍在继续,但由于成本高,会逐步推进。居委会首先做好清理工作,扫除祠堂内杂物污垢,清洗蒙尘的墙壁,再现壁画的往日样貌。部分祠堂清洁维护后根据实际进一步“活化”,成为公共活动空间,例如建在祠堂的社区文化馆、武术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祠堂拥有了新功能,保育活化效果显著。在不远处的南圃林公祠内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2011年这里“变身”成安堂文化馆,记者采访时,7旬老人萧健华正在祠堂里为暑期公益书法班的几十名孩子上课。紧挨着的碧宇林公祠则成为安堂武术馆,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术精神。

“祠堂需要现代文明的保养和滋润,我们将通过打造‘一祠堂一故事一文化’,挖掘每座祠堂的名人故事和历史,让祠堂‘说话’。”2017年,安堂社区入选创建中山“新农村市级示范村”名单,2018年荣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称号。林国棉表示,安堂社区将升级改造以祠堂和石板街建筑群为中心的“一纵两横十景”,提升古村落文化底蕴,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发展特色古村旅游奠定基础。

作者:王欣琳 黄启艳 蓝天 黎旭升责任编辑:王朝静

鎵撳嵃 | 鏀惰棌姝ら〉 |  Mail缁欐湅鍙 | 涓炬姤
鍒嗕韩鍒帮細 鏇村

涓婁竴绡 涓嬩竴绡

璁哄潧鎺ㄨ崘

  • 娲诲姩
  • 鏂板笘
  • 鎺ㄨ崘
  • 鎺掕

鍟嗗鎺ㄨ崘

  • 鏂板簵
  • 鎺ㄨ崘
  • 鐐硅瘎
  • 鎵撴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