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犵殑浣嶇疆锛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璇︾粏鍐呭

一幅勤劳致富的幸福图景

鍙戝竷: 2019-7-24 08:00   鏉ユ簮: 中山网   鏌ョ湅: 54娆    鍒嗕韩鍒

白鲤村不少村民通过种田,实现了共同致富。

胜龙村职业“刮塘人”陈福源,带领村里人一起勤劳致富。

本报记者(左)到咸水歌传承人家中采访了解情况。

盛夏季节,天气闷热。有“中国脆肉鲩之乡”之称的东升镇,以其脆肉鲩养殖业成为亮丽的名片。同时,这里正在推进“中山国际棒球小镇”建设,这里有咸水歌传承人在弘扬传统文化,这里是中国门业制造重镇、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国办公家具制造重镇……

走在该镇胜龙村养殖基地,连片的鱼塘如串起的珍珠,加氧机冒出的水花为鱼塘送上清凉,围绕这条“富民鱼”,村集体通过完整的产业链,让脆肉鲩产业向高质量要效益,鱼塘租金的提高,村民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鱼塘从出租、下苗、出鱼、上市等环节中,村民以不同的“工种”参与其中,促进脆肉鲩发展,达到发家致富。这里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最好诠释。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东升镇的胜龙村、白鲤村、太平村等地蹲点采访,用文字、镜头记录下这处幸福和美乡村有关点滴变化。在这里,记者见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群群靠勤劳双手创造成功的普通人,他们以勤劳的双手、朴素的情怀、长久的坚持,为这片土地谱写新乡村发展之曲。

是勤劳让陈福源组成一支50多人的“刮塘”队伍,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

是情怀让冯丙兴种草发家致富,引领白鲤村村民靠着种植草坪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是坚持让小小年纪的陈雪祺立志投身咸水歌传承发展事业当中,尽绵薄之力传承咸水歌……

这些只是记者所见到的局部画面,有更多的东升人以勤劳、情怀和坚持在默默耕耘。

胜龙村

勤劳与坚持,谱写出幸福之曲

7月3日中午,本报记者一行来到胜龙村,胜龙村党支部书记林志强向记者介绍,胜龙村正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脆肉鲩”这条“富民鱼”,探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乡村之路”,目前,胜龙村的脆肉鲩养殖面积有6000多亩,占全镇40%左右。他希望通过村集体的增收,让胜龙村文化、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更大发展。“不久前,中山农商银行首家‘整村授信’服务在东升镇胜龙村成功启动,为有需求的村民带来资金上的及时雨。”胜龙村也正在努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在推进胜龙村“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中,村集体在发力,通过高标农田建设,脆肉鲩深加工产业链完善等带动增收;而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村民也在发力,他们以双手创造一片发家致富新天地。

走在永昌街,见到的是河涌细水慢流,沿着涌边生长的龙眼树结出果子,就是这条街,住着一位“刮塘人”——陈福源,远近养鱼的老板都叫他“阿陈”,养鱼老板出鱼时都喜欢找他所组成的队伍帮忙,在东升,像陈福源这样的“刮塘人”团队不少。

记者跟着他体验了一次刮塘的经过。当大家都在凌晨入梦时,陈福源带领的“刮塘人”向鱼塘进发了。

7月4日凌晨2点45分,大雨滂沱,雨幕与黑色笼罩了一切,乡间小路的踪影在路灯的映照下依稀可见。深夜里的胜龙村,只剩下雨声和熟睡的村民,唯独在永昌街,村民陈福源和拍档们聚在院子里,墙上的高瓦照明灯亮着,直挺挺的灯光打在众人脸上。只见他们表情轻松,相互间聊着、笑着。

穿戴整齐的陈福源站立雨中,一边拨打着手中的电话,一边向旁人嘟囔着“阿茂”不守时。今年52岁的陈福源是这支“刮鱼”队的掌舵人,别见个子不高,性格沉闷,但在众人中很有威望,并且以勤快、守信、准时著称,因此他的“刮鱼”团队成为多数鱼塘主的不二之选。

“嘀嘀”,摩托车的鸣笛声打破了胜龙村的宁静,最后一位“刮鱼人”就位。陈福源闻声跨上摩托车,紧接着其余的拍档默契地拾起整理好的渔网,一段一段往摩托车的后座上搬。“这张网有120斤重,经常泡水,用2年左右就得织新的”。坐在摩托车上的陈福源对记者说。

“刮塘”之行就这样开启,对于这群人来讲,每一次出行,都是收获的开始。

“刮塘人”的累,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对于平均50多岁的“刮塘人”来说,如果有年轻人加入,他们一定开心:靠力气,靠经验是“刮塘人”的必备基本功,与水、泥、鱼打交道,一塘鱼起完,他们也疲惫不堪了。正因为累,少了年轻人身影。

年过半百的职业“刮塘人”陈福源仍在坚持他的事业。“刮塘人”冬泡刺骨的冷水,夏顶火辣的艳阳,每天凌晨3点开工,工作时间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旺季时加班到下午一两点也是常有的事。尽管辛苦,但从事“刮塘”20多年的陈福源,不仅能养活全家、重建楼房,还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

蹲点中,记者也见到东升人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在东升镇胜龙小学有我市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近年来,咸水歌写成教材融入小学课堂在全校普及咸水歌学习,保证学生每周至少有1节音乐课学咸水歌。在良好音乐氛围的熏陶下,学唱咸水歌的群体不断壮大,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在步步摸索中前进,同时也诞生出陈雪祺这类年轻的咸水歌传承人。陈雪祺家比较简陋,至今还没有用上空调,中风快20年的奶奶在一楼的侧屋床上躺着,家庭的负担都落在陈雪祺父母的肩上。

陈雪祺母亲在离村不远的一家饭馆打工,她一边为记者介绍陈雪祺考上大学的经历,一边用纸巾擦着眼泪,每次与人提起女儿努力学习,为家里争光的事,她眼中都带着高兴的泪花,她说,“只要女儿学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开心了。”当女儿考上肇庆学院后,她亲自送女儿到学校,讲起送女儿到肇庆学院一幕,她无比的开心。

胜龙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也时常为陈雪祺一家伸出援手,在陈雪祺一家最困难时送来温暖。

陈雪祺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老师,回胜龙小学教学生们唱咸水歌。

白鲤村

种草致富,还谋划创建生态美丽宜居村

记者在蹲点采访过程中发现,经济发展后,东升的一些村对“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实践,已经开始着眼乡村美丽宜居方面的发展。

记者来到白鲤村,白鲤村在宋末元初淤积成沙洲,形成鲤鱼状,沙呈白色,称白鲤沙。白鲤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主要经营方式为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部分工业主要集中在同茂工业大道。7月4日,记者来到白鲤村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进在研究创建美丽宜居村工作,从所展示的设想图中,未来的白鲤村将是绿荫处处,生机勃勃。记者了解到,村民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打算在村口打造带有白鲤村特色的村入口标识,拓宽主干道,增加沿途绿化,完善同福、裕安文化广场的基本设施等。

作为中山最早的种草人,白鲤村村民冯丙兴播下第一棵草苗已是19年前的事情。“我每次站在这块地上,就想到当年借朋友工厂的割草机,晚上8点割到12点,没有钱,就只能这样做,当时还没有路,铲好的草要用船拖出到路口,再转装到拖车上,这种辛苦毕生难忘。”冯丙兴说。

从最初时施肥、除草,冯丙兴把所有的心血灌入草地,白天在地里忙活,天黑了还在地里割草。如今,在他的引领下,白鲤村很多村民靠着种植草坪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也为白鲤村生态环境发展添色。踩在当年兴业的草地上,冯丙兴对记者讲,就算这块地租金高些,也要租下来,他种草,种的是一种情怀。

记者还来到了白鲤村委不远处东升镇婴童用品一条街,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兴产业注入的蓬勃活力,东升镇婴童用品目前有婴童生产和销售企业9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塑料、布料、五金等)约50多家的特色产业。

记者手记

勤劳和坚毅是东升人的亮丽底色

记者在东升蹲点过程中看见了许多人和事,听到了他们诉说生活的变化,看着一张张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鲜活面庞,深深被他们的实干精神所打动。

从泡在水里工作的“刮塘人”到白手兴家的“种草大王”,东升人凭着自身的勤劳和坚毅的品格创造出幸福生活,并以一颗善良的爱心将致富技术和本领奉献给需要帮助的群众,以一带众,实现共同富裕。

白鲤村路面硬底化深入田地、鱼塘腹部,“种草大王”冯丙兴多年来运输难题得到解决,新的村道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东升镇婴童用品产业独树一帜,企业专利成果丰硕,产品广销欧美;年轻女孩不忘初心,将传承咸水歌视为己任;“刮塘人”20年如一日,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乡村振兴,每个村庄都要因村制宜,不能千篇一律。近年来,东升镇在文化、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找准不足之处,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村民奔康致富。记者行走在鱼塘连片的东升,看到了发展的活力,看到了村民最直接的土地情怀,看到了一幅幅勤劳致富的幸福图景。

作者:黄廉捷 陈伟祺 孙俊军责任编辑:陈映彤

鎵撳嵃 | 鏀惰棌姝ら〉 |  Mail缁欐湅鍙 | 涓炬姤
鍒嗕韩鍒帮細 鏇村

涓婁竴绡 涓嬩竴绡

璁哄潧鎺ㄨ崘

  • 娲诲姩
  • 鏂板笘
  • 鎺ㄨ崘
  • 鎺掕

鍟嗗鎺ㄨ崘

  • 鏂板簵
  • 鎺ㄨ崘
  • 鐐硅瘎
  • 鎵撴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