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详细内容

一闸当关 驯服岐江

发布: 2021-8-25 10:03   来源: 中山网   查看: 202次    分享到

东河水利枢纽工程。

东河水利枢纽工程控制室。

在中山港大桥以东、横门水道以南,有一座雄伟的水利工程横跨石岐河。看似平静的碧波下,河水一泻而下。这里就是中山最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东河水利枢纽。它静静矗立在城市边缘,像一座城门,开合之间守护着我们这座城市。

东河水利枢纽从兴建到“长大成人”,至今已经走过21个春秋,但是,一些老水利人还是喜欢称它为“东河水闸”。个中原因,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那个时候,东河水闸这么大的工程,预算大约3亿元,最后只花了不到2亿元。指挥部准备200万元奖励有功之臣,可是,参与设计建设的党员干部,没有一个人提方案,最后一分钱都没有奖。”年过八旬的原中山市水利设计院院长周世雄说起往事,依然激情澎湃,如在昨日。

转眼,东河水闸已经安全运行了21年,在它的庇护下,横贯神湾、板芙、南区、大涌、沙溪、石岐、东区、港口、火炬开发区等9个镇街的岐江河虽然经历数次洪峰,但我们的城市却始终安然无恙,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

历史回眸

●痛定思痛 重建东河水闸

站在东河水闸的大坝上,周世雄回想起1994年6月12日那场暴雨。当时,整个华南地区,瓢泼大雨一下就是五天五夜。翻看央媒的报道发现,当时的广西北部、广东北部和西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山洪暴发,江河水位暴涨,西江、北江、湘江相继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洪水,受灾人口达4024万,40余万间房屋倒塌,62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64亿元。大灾大难中,地处西江下游、珠江西岸的中山遭遇重创,岐江河水位暴涨,关键时刻,作为城市水位调节器的东河口水闸(1973年所建)显得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整座城市浸泡于水中,居民正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为何如此狼狈?洪水退去,痛定思痛,水利主管部门做了认真分析,认为东河口水闸已经老态龙钟,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跟上城市发展和防洪排涝的需要。当城市亟待排涝时,水闸不具备这项功能,只能紧闭闸门,防止海水倒灌。

惨痛损失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建东河水闸再次被列入议事日程。很快,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的东河水闸重建指挥部成立,当时已经退休的中山市水利设计院院长周世雄被委任为重建项目负责人。同时,项目的规格升高,变成了“东河水利枢纽”,兼备挡潮、通航和排涝三大功能。

在珠江口拦坝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这在全省没有先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回忆当年筹建过程,周世雄严肃地说。接受任务时,周世雄向指挥部提出一个条件:批准他与这项工程相关负责人前往荷兰考察一次。指挥部听取原因后,予以批准。

到了荷兰,几十号人被周世雄带到了著名的须德海大堤。须德海原是一个内陆海湾,1932年,荷兰人民筑起宽90米、高出海平面7米、总长度达1800公里的拦海大堤,直接把须德海湾与大洋隔开。

●攻坚克难 东河水闸启用

学得享誉全球的拦坝经验,返回中山的考察团成员信心满满,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现场指挥部火速成立,调研、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一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很长一段时间,现场指挥部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周世雄内心急啊,万一再来一次更长时间的特大洪水,老水闸会不会倒下?中山这座城市还能顶得住吗?时不我待,必须马不停蹄。

1997年5月19日,经省、市水利专家安全鉴定,原东河口水闸被确定为“三类水闸”,建议拆除重建;6月12日,东河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立项;4天后,市长办公会讨论将东河水利枢纽工程列入1998年水利基建项目,建议上报省水利厅立项。

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由水闸、船闸和泵站三大主体构成,为中山市最大、最重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其中,水闸净宽150米,分10孔,按100年一遇潮位加11级风浪爬高标准设计,过闸流量1020立方米/秒;船闸的净宽16米,500吨级别的大船可顺利通过;泵站则按五年一遇外江水位、十年一遇24小时连续暴雨、城镇一天排干标准设计。防洪、排涝、通航和改善水环境是东河水闸的主要任务。

1998年5月31日上午,东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工地上人头攒动,随着市领导一声令下,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

工程虽已动工,但周世雄丝毫不敢放松——东河水利枢纽工程如若按设计要求建好,不出质量问题,将彻底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若出现质量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基础浇筑过程,一条钢板在淤泥的挤压中突然脱扣,大量淤泥涌进浇筑位置。尽管施工人员紧急处置,但浇筑基础还是受到一定影响。是接着浇筑,还是拆除基础重浇?现场指挥部选择了后者。

时间就像岐江河的水,缓缓流到了2000年7月1日。这天早晨,市四套班子成员以及省水利厅的领导步入现场,中山市历史上最大的单宗水利工程——东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落成典礼进行。市领导宣布“开机”指令后,六台水泵同时开启,震耳欲聋的排水声中,岐江河的水位在慢慢下降。从这天起,岐江的水位得以自由调节,城市大规模内涝的历史被终结。

●默默守护 21年城市安全无恙

今年54岁的黄志明是东河水利枢纽泵站的管理员,记者采访时,他正和同事在泵站区域巡防。保养如新的六台泵机静立机房内,严阵以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要排洪需要,它们将像钢铁战士一样英勇无畏,保护我们的城市。”黄志明说。

省水利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东河水闸泵站单站流量在建成当年即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那么,假如来一场类似1994年的特大洪水,东河水闸能成功防御,帮城市解围吗?

对此,黄志明说,新水闸运行5年时,老天给了水闸一次证明自己和检验工程质量的机会。2005年6月21至27日,华南地区普降暴雨,中山莺哥咀水位站6月24日14时录到的最高水位达到了5.29米,超出警戒水位1.81米,也超出1998年5.15米的水位,可谓百年一遇。按照防汛预案要求,东河水利枢纽泵站连续开泵排洪43小时,成功化解了暴雨带给城市的劫难,而且,东河水利枢纽安然无恙。

当然,对黄志明和同事而言,改变的不只是这些。新水闸建成运行后,大伙再也无需在露天冒险开闸关闸了。黄志明将我们带进横跨石岐河水闸内部的一条廊道,廊道内布置有液压控制系统,即便外边刮风下雨,里面也丝毫不受影响。至于开闸关闸,坐在指挥中心的电脑前,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

与新老水闸相伴35年的黄志明说,新水闸让他很放心,它已经安全运行了21年,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全保障。

延伸阅读

守护城市的“幕后英雄”

在东河水利枢纽管理所,记者见到了副所长李海晖。他让我们对中山当年兴建的众多水利工程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许多人都知道,石岐河由东至西贯穿我们的城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河的东头有一个东河水闸,西头还有一个西河水闸,在它们中间还有一段中顺大围,实际上,它们都是守护我们这座城市的“幕后英雄”。因为这些工程的建成运行,岐江河才展现了她柔情似水的一面,城市才不至于内涝成灾。

“新的时代,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们将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在强化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时刻确保这些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安全的保障。”李海晖说。

采写/记者 卢兴江 实习生 江慎诺 摄影/记者 缪晓剑

责任编辑:吴玉珍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坛推荐

  • 活动
  • 新帖
  • 推荐
  • 排行

商家推荐

  • 新店
  • 推荐
  • 点评
  • 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