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详细内容

打造碉楼里的“红色课堂”

发布: 2021-9-03 15:27   来源: 中山网   查看: 129次    分享到

9月2日,枕头角村的村民参观枕头角碉楼红色历史。

在神湾镇北部有这么一个小乡村,村域面积约0.22平方公里,因其地形似枕头而得名枕头角村。抗日战争期间,司徒毅生、梁其颖和林仲鲁率领16名游击队员和10多名民兵在枕头角村一带山林狙击敌人,1957年6月,枕头角村被评划为“抗日游击区”。

当下,在枕头角碉楼上仍能看到战争时期的弹孔,这栋古朴的碉楼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它见证的那段炮火纷飞岁月记录下来。近年,枕头角村村容村貌再度提档升级,并将围绕枕头角碉楼、环山公园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在新时代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文/本报记者 李鑫 图/本报记者 冯明旻

■改善人居环境从点滴做起

古朴的村落生活着一群淳朴村民,据资料记载,枕头角村世居村民主要为林、梁、郑、黄、甘等5个姓氏,其中,林姓为第一大姓。

66岁的村民林应崧是枕头角村村民小组组长,长期开展村务工作。每天早上6点30分至7点,他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村子里,一旦发现“脏乱差”,林应崧就会拍照并及时上报,并及时跟进处理。“村子里现在干净很多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垃圾桶,村民素质也提高了,很配合我们开展工作。”林应崧随手指向一排绿色的垃圾桶介绍到,他对村庄的点滴变化感到欣慰。

近些年来,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开展,林应崧还挂职“厕所所长”,监督保洁员做好公厕的环境卫生。在他看来,村庄的文明程度体现在细微之处,如果一个外来的游客看到村道是整齐干净,但是进入公厕时却又脏又臭,他会做何感想呢?因此,有时候看到公厕脏乱了,不等保洁员动手,林应崧都会主动解决问题。对他而言,“厕所所长”既是一份职责,也是一份担当和使命。

■宽敞村路提高村民幸福感

正午的阳光格外猛烈,灼得人生疼。而在枕头角村内,茂密的树木随处可见,一路走过都能找到阴凉处。其中,要数村民经常活动的广场处最为阴凉,一颗参天古树像一把天然的绿伞,将阳光遮挡去一大半。村民三三两两在家门口纳凉,谈天说地,悠闲自在。

今年77岁的村民黄炳强身体依旧硬朗。与其他几位村民闲聊了一阵,他便骑着电动车钻入一条村道,虽说是村道,但也有两米宽,道路平坦。

“以前这边都是泥底路,一米宽度不到,两边还长满了杂草,一到下雨行走更加艰难。”黄炳强回忆到。道路两侧的绿树飞速闪过,不到十分钟便来到了黄炳强一直料理的农地,还没停稳车,两只小黑狗就亲热地迎了上来,这里便是黄炳强一直料理的农地,足足有两亩。“以前道路没有修好,我们要用箩筐把成熟的水果挑出去,好辛苦,现在好了,开辆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就能把水果送出去,今年收成好,我光是卖果子就有近千元的收入。”黄炳强算起了这笔账,心情十分愉悦。

■将继续讲好红色故事

每逢节假日,翻修过的枕头角碉楼都会吸引一批游客前来观赏,就在前两天,枕头角村才接待过一个55人参观团,参观团乘坐旅游大巴前来,车辆就停放在村口停车场,游客再行走几百米便能到达参观景点,十分便利。

村民黄华仔负责当天的讲解和介绍工作,他对枕头角碉楼的红色历史烂熟于心,张口便能讲上一段——“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枕头角碉楼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初,国民党反动派曾指派肖天祥属下的一个中队强行驻扎,成为长期与共产党游击队对抗的一个据点……”自今年翻修工作结束后不到两个月时间,黄华仔接待团体就多达十二三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游客聚集此处,共同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基于枕头角村红色文化底蕴,我们将围绕枕头角碉楼、环山公园等景点,进一步完善打造枕头角红色基地,并持续改善村居环境,与外沙村其他旅游资源联动,成为一整条旅游路线。”外沙村党委委员吴学良介绍,目前,有关枕头角环山公园、山沟治理等工作正在陆续开展,未来,枕头角村这个革命老区村的面貌肯定会变的更加美好,在新时代发挥讲好红色故事作用。

李鑫 冯明旻

责任编辑:曹裔明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坛推荐

  • 活动
  • 新帖
  • 推荐
  • 排行

商家推荐

  • 新店
  • 推荐
  • 点评
  • 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