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犵殑浣嶇疆锛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单位招考 > 璇︾粏鍐呭

“招工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鍙戝竷: 2013-2-26 09:00   鏉ユ簮: 中山网   鏌ョ湅: 1983娆    鍒嗕韩鍒

相比内地,包括中山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其劳务价格优势正在渐渐失去。图为17日在2013年中山"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上,一女青年拉着行李箱在找合适的工作。

2月18日,四川宜宾的小伙儿张林和他的几位老乡们,乘坐大巴经过成渝高速来到重庆。一路上,“创业在重庆,致富在家乡”的宣传标语,让张林心里泛起了丝丝的波澜。最终,张林还是去了重庆火车站,登上了南下的列车,而他的几位老乡则选择留在了重庆的微电子产业园。

23日,带着一脸旅行疲惫的张林,参加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组织市内多家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并顺利签下了一份劳动协议,但他的脸上并没有许多的兴奋,尤其是他和自己的老乡们交换意见之后。

“一位老乡是快递员,勤快一点每月至少能拿到6000多元,另一位老乡在一家电子企业安顿下来,月工资保底2700元。我有开模的工作经验,与横栏一家灯饰企业签约,保底3500元,公司承诺拿到4500元。”张林显得有些落寞。

事实上,相比内地,包括中山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其劳务价格优势正在渐渐失去,当年让“孔雀竞相东南飞”的竞争优势正在消退。

在时下这场招工大潮中,那些“飘着的”求职者对用工单位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拿到更多工资。然而,相比内地,包括中山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其当年让“孔雀竞相东南飞”的劳务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消退,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企业的“招工难”。

在专家们看来,无论是短期改善季节性用工荒,还是长期改变结构性用工荒,作为用工单位,企业要依靠改善用工环境,为员工搭建职业晋升空间,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性,形成“锁定效应”;同时要通过大力开拓内销市场,发展总部经济和联盟基地,提高技术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减小用工问题对企业的冲击。

而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必须出台“爆炸性”的优惠政策,加大力度优化就业环境,进一步顺应外来工由谋生型向谋发展型转变,形成一种 “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氛围,增强外来工在中山市就业的归宿感、安全感和稳定性。

原因探究

劳务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退

“工资待遇是一个最实在的要素。”在23日的招聘会上,南区一家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黄女士说,如果能将普工的工资提升到 5000-6000元,招工我想不会如今这么困难,就业者也不会犹豫。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他们显然开不起这样的劳动力价格。记者看到,自新劳动法实施以来,劳动成本的上升,已经成为包括中山在内的珠三角制造企业最大的压力之一(还包括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在每一次政策性或研究性调研中,企业叫苦不迭的其中一条也必定是劳动力成本,即便是市内一些知名的大型公司或上市公司,在劳动力成本面前也没人敢夸下海口,那些在人力成本上出手阔绰的企业,肯定早已脱离了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

记者从新春以来几场招聘会的不完全统计看,目前中山制造业的普工工资大约在2000-3000元,技工工资大约在4000-6000元。而另一方面,近年的高房价以及不断上升的物价水平,使外来工的生活成本剧增。按外来工目前的工资水平与生活成本相比,在外打工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再加上由于目前的户籍政策导致外来工子女读书难,大多数青壮年外来工已经无法再继续留下来,返乡另谋职业是必然选择。上市公司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颖忠每次参加市里面的座谈会,他都要提起这件事:“我的几个高管跟着我打拼多年,也在中山买下了房子,可至今他们的子女读书问题仍无法解决,因为没有中山户口,有的最终只好选择辞职离开中山。”

近一周的时间里,记者通过监控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主要城市的媒体发现,这些劳动力输出地的用人单位开出的工资,与珠三角相差无几,当地的薪酬水平与生活成本相比甚至优于外出务工。

“我的老家是在重庆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家里的人工是按照100元/天计算,父母在年前就急着要我回去。”来自重庆涪陵的小王和女友是在中山过的年,他告诉记者,他的工资也就每个月3000元左右,这点工资对于许多尤其是“90后”来说,就是“拿着玩儿的”。

湖南邵阳籍外来工周江才来中山已经几年了,他在中山石岐区一个知名楼盘当保安,每天上班12小时,月总收入2500元。他妻子在一家塑料制品厂打工,月收入近2000元。扣除社保等费用之后,他两夫妻每月总收入4000多元,而每月生活费开支、房租、女儿上幼儿园费用等总开支已经接近3000元,这意味着他家每月只能存下不到1000元积蓄。“在外辛苦打工一年下来只存得不到1万元,继续干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再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于是,他一家三口举家搬回湖南老家。

与此同时,近年中西部地区大量接纳沿海转移的产业,其传统产业受国家政策拉动也开始兴起,这些地区用工需求大幅增加。《重庆晨报》22日的一则报道便称,重庆一场招聘会提供3万个岗位,但只有2万应聘者进场。四川、湖北、湖南、江浙、上海各地都在新春后,掀起一场 “抢人大战”。

不过,让中山企业暂时较宽心的是,按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上述“回乡”效应还没有大批量的显现————截至21 日下午,中山市116万外来员工,回乡过年46万,目前返回38万,返乡率82%,元宵节后估计超90%。

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

除了失去的劳务价格优势外,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紧缺。

近几年来高企的房价不断推高土地价格,中山本地农村普遍人均有土地入股分红,有的村庄甚至每人每年可分得数万元,于是有不少农村劳动力选择不就业;有就业意向的农村青壮年都不愿意干企业生产一线的职业。而那些80、90后的新生代外来工与上一辈农民工相比,观念、追求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80%的中山外来工是8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言谈举止已经表明,他们已经由谋生存向谋发展求平等转变,他们外出打工已经不是单纯为了谋生,更多地是想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谋求个人融入所在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因此,当他们遇到现实与梦想相背离,他们宁可逃避现实、等待观望,导致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存在的怪异现象。

另外,用工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由于在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过程中,部分制造业企业采取待岗减员等措施来压缩成本、维持运转,造成大量外来工流失、返回家乡。而不少企业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生产严重依赖人工操作,也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预测来调整用工计划,一旦出现季节性回暖以及海外局部地区市场回暖,企业订单会突然增加,致使企业出现突然性的用工缺口。再加上部分企业对外来工的人文关怀不足,没有把外来工当作企业的宝贵资源,往往有订单就招人,订单任务完成就裁员,造成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因而就业缺乏稳定性。

破解有方

给予外来员工更多市民待遇

在专家们看来,要缓解这场用工上的困难,急需政策给力。企业主和专家们都呼吁政府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市民待遇。“如果外来工在中山没有归属感,就算他们又回到中山打工,也仍然随时都可能离开中山。”

达进东方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凯山博士认为,要留住外来工,政府必须出台“爆炸性”的优惠政策。政府要加大力度优化就业环境,进一步顺应外来工由谋生型向谋发展型转变。比如,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特殊政策,对已经在打工地买房多年的企业高管人员应放宽户口政策、提供子女教育医疗的同等服务;镇区政府应为普工提供足够的廉租房,多开办教育机构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难问题,形成一种“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氛围,增强外来工在中山市就业的归宿感、安全感和稳定性。

他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个政协委员提案,向地方政府提出了多个实质性的建议,比如,建议地方政府指定一名副市长负责统筹协调企业招工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劳务输出地、职业技术院校劳务合作,采用减免税费、奖励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需要的劳动力等等。

这也只是权宜之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唐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工荒”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比如与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僵化有关,与就业环境、户籍政策、人口政策、用工信息不对称也有关,但根本原因其实是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造成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也认为,“用工荒并不意味着中国缺乏劳动力。相反,中国永远有劳动力,关键就看你政府如何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用工荒是分配制度不公导致社会贫富悬殊、经济结构失衡,实体经济环境恶化造成的现象,如果经济结构失衡得不到解决,房地产行业无法回归理性,那么用工荒是不可能消失的。”

市内一位服装企业负责人称,“用工荒”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的分配制度不公、经济结构畸形、经济泡沫严重等诸多严峻问题,同样也在展现当前的制造业危机。哪一天,中国的制造业重新获得新的活力,这场“荒乱”也会迎刃而解。

企业千方百计调整经营策略

“与其费力找人,不如悉心留人”。近年,为缓解“用工难”,我市许多企业着力改善用工环境,为员工搭建职业晋升空间,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性,形成“锁定效应”。同时,千方百计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大力提升科技水平、开拓内销市场,发展总部经济、联盟基地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减小用工问题对企业的冲击。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一部分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以缓冲企业运营成本和招工压力。

“如今已经有不少台资服装厂、鞋厂到广西博白、广西桂平等劳动力较充足的内地开设分厂,而机械电子类的台资企业则选择湖北武汉等地作为开设分厂的地址,在当地生产半成品之后,拉回中山来组装成套再出口。这或许是一个渡过难关的有效办法。”中山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合一(中山)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连助称。

无论“外迁”“内迁”都有利有弊。首先是高额搬迁费,对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厂房、土地都是长年租约,搬走损失很大。其次,企业要想完全搬迁比较困难,因为迁入地的经济虽然发展加快,但产业链配套并不完善,从而也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那些内迁的企业,目前仍将总部保留在珠三角,只是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转到内地生产。”吴连助告诉记者,中西部地区一下子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如果完全转移过去短期内也很难见到成效。

“而且,目前国内的劳动力价格上升已经是普遍现象。”小榄一知名电子企业,在成都电子产业基地和武汉都有分公司,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人的成本和中山相差无几。

“表面上是用工问题,最终还得归结到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问题,企业者要认识到,劳动力价值的回归已经是不可逆。”中山宁泰制衣公司总经理吕国弟说,以前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赚钱的盈利模式,在今后将越来越行不通,只有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才能减小用工问题对企业的冲击,“招工难”实际上在倒逼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新闻链接

政企联动缓解“用工难”

企业转型升级,在现在看来还是一个艰难,甚至面临痛苦的过程。在这场全国性的“抢人大战”,中山采取了政企“联合作战”。

“从2012年12月初,我们就对全市各镇企业缺工情况进行大摸底。”市人社局分管劳动就业的副局长黄志国称,该局已经制定了 “三个行动”计划来解决用工荒问题。一是“春运行动”,有次序组织外来工返乡过年。经过该局调查摸底获知,中山市现有外来工在今年春节的返乡率为37%,该局对这部分打算返乡过年的外来工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过年之后再回到中山工作,并将在1月26日至2月3 日组织人力车辆有序安排这些外来工返乡过年。二是“春风行动”,组织人力与各劳务输出大省、各职业技术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派人到现场为企业招工。三是“春暖南粤”行动,春节过后在各车站码头摆摊设点为企业招工。

市人社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春风行动”首日,市内13个服务点共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6场,参会企业150家,发布岗位5200多个,入场求职1.3万人次,达成意向3000多人。2月15日至2月20日,组织我市300多家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参加市外招聘会15场,其中省外招聘会5场。2月23日至3月10日,市内还将举办公益性大型招聘会5场。

市人社局还表示,今年将邀请国内20所重点高校参加328人才对口洽谈,引进紧缺专业大学毕业生。同时将利用好广西11 所技工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拟于3月底前组织签约企业、镇区走访上述技工院校,大力引进保障转型升级所急需的技能人才。韶关、阳江等13 家驻外劳务工作站在缓解用工荒方面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企业在上述措施的支持下,企业的联动效果明显。一些企业还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人社局及相关部门配合,统一制作中山形象片,通过外省市驻中山劳务工作站,在当地滚动播出,扩大中山的城市影响力,市人社局对这一建议表示认同。

鎵撳嵃 | 鏀惰棌姝ら〉 |  Mail缁欐湅鍙 | 涓炬姤
鍒嗕韩鍒帮細 鏇村

涓婁竴绡 涓嬩竴绡

璁哄潧鎺ㄨ崘

  • 娲诲姩
  • 鏂板笘
  • 鎺ㄨ崘
  • 鎺掕

鍟嗗鎺ㄨ崘

  • 鏂板簵
  • 鎺ㄨ崘
  • 鐐硅瘎
  • 鎵撴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