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犵殑浣嶇疆锛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璇︾粏鍐呭

“书香”宗祠成了精神家园

鍙戝竷: 2019-5-07 08:12   鏉ユ簮: 中山网   鏌ョ湅: 23娆    鍒嗕韩鍒

濠头村郑氏宗祠里,充满着浓郁的书香。

雨顺着宗祠天井屋檐角落下来,细雨如丝,飘飘洒洒,尔后流进麻石板铺设的水沟里。年逾七旬的濠头村人郑富强坐在书桌前,偶尔微微抬头,透过天井仰望天空,心静如水。

这是4月19日下午4点多,火炬区濠头村郑氏宗祠一景。

这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老宗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开放式“大书房”,不仅吸引了濠头村民,还有来自附近的新中山人,来此阅读,寻找精神食粮。

■宗祠里有安静的书桌

郑富强家住郑氏宗祠附近,几分钟便可步行到宗祠。退休后,他一直负责宗祠的日常管理工作。

说起宗祠的历史,郑富强娓娓道来。宗祠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有着近400年历史。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宗祠曾先后作濠头乡公所、维持会、学校等场地使用。2014年12月,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郑氏大宗祠暨濠头文化大院修缮工程告竣,祠貌焕然一新。

在宗祠天井旁的平台上,摆放着几十张小课桌,两侧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在这里看书,光线好而且安静,通过天井可看云卷云舒。

“来这里看书的,不仅是村民,还有旁边火炬区第三小学校的学生,现在周边小区的人来的人比较多。”郑富强说,前几天还有一位来自山东青岛的夫妻来这里看书,这里环境好,不少学生选择周六在这里做功课。

站在一旁的年轻人郑家安补充道,“除了宗祠书架上的书可以免费阅览外,旁边还设有一间农家书屋,这里的书与火炬区图书馆的书实现通借通还。”

以郑氏宗祠为中心,前面是文化广场、旁边火炬区第三小学、侧面设有舞蹈排练室、联富社区校外辅导站等,成为濠头村的文化中心。

记者来到文化广场处,只见一座由花岗岩石条、石块拼搭成的探花牌坊,上书“浦江世泽”四个大字。“浦江世泽坊”已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65天每天都开放,即使打台风都过来。现在每月还会举行一两次亲子活动,寒暑假人特别多。”郑富强说,宗祠修缮开放后,来村里旅游参观的人也多了,在吸引人气的同时,也传播了乡村文化。

■留住历史记住乡愁

宗祠入口处的两边墙壁上,挂有濠头“知名人士录”的宣传图片。

郑藻如是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第30名乡试举人,曾任江南机械制造局帮办,总理局务,督造枪炮、轮船等。清光绪七年(1881年)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郑泗全,15岁就远渡澳洲谋生。一次回乡看到家乡落后,便联合乡中归侨侨眷,捐资办厂、修筑山塘、铺设自来水管。李凡夫,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社联”党委书记,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著名的学者……

郑富强指着图片上的名人一一介绍。

除了名人文化之外,宗祠两旁的墙壁上还挂有濠头八景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八景”分别为:虾泉试茗、谷口听莺、香林避暑、涌桥夜泊、鹅峰闻笛、山斋步月、青云晚眺、文阁观潮。

“濠头八景还在吗?”

“地方还在,面貌就不同了。”

郑富强边走边介绍每处景点的历史。通过他的讲述,再现了一个昔日田园牧歌式的濠头村。

在郑富强的记忆中,小时候濠头村都是石板街,房屋以一层瓦房为主,很少有人是两屋房,濠头涌的水很干净……

“那时可以从濠头涌搭小船到石岐,再去广州,20世纪60-70年代,坐船上的四等仓,是1.43元,三等仓是1.57元。”回忆起小时候的乡村风貌和儿时的岁月,郑富强爽朗笑声在宗祠里回荡。

濠头村郑族先人原居住在河南荥阳,后迁至浙江浦江。南宋年间,有一浙江郑氏族人被派到了广州任郡守。后来,其儿子又来到香山长洲。居住在长洲的郑氏家族后人经几处辗转后,选择在濠头定居。郑氏成为了濠头村的开村始祖,已经有800多年历史。

“这副对联概括了我们姓郑的来龙去脉。”郑富强指着宗祠大门口的一副副长长的对联说,这副对联是中山知名的文化人刘居上所撰,省知名书法家书写。

如今,生活富裕了,郑氏后代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为了加强互动,我们去年还去了浦江参观学习。”郑家安说,宗祠修缮开放,营造了一处精神家园,让更多人记住乡愁。

作者:谭华健 明剑责任编辑:王朝静

( 0 B
鎵撳嵃 | 鏀惰棌姝ら〉 |  Mail缁欐湅鍙 | 涓炬姤
鍒嗕韩鍒帮細 鏇村

涓婁竴绡 涓嬩竴绡

璁哄潧鎺ㄨ崘

  • 娲诲姩
  • 鏂板笘
  • 鎺ㄨ崘
  • 鎺掕

鍟嗗鎺ㄨ崘

  • 鏂板簵
  • 鎺ㄨ崘
  • 鐐硅瘎
  • 鎵撴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