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详细内容

“老兵”三度转型 “转”出多彩人生

发布: 2020-11-04 18:52   来源: 中山网   查看: 29次    分享到

蓝运良

11月3日下午,蓝运良准时来到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办公室,开始了当天的二审值班工作。在中山日报APP编辑后台,他对每一条稿件逐一仔细审阅。经过二审、三审后,新鲜出炉的新闻一条接一条推送到读者手机上。

蓝运良是中山日报首席编辑、中山日报APP总监。13年教师生涯后转型做记者,7年后又转型为编辑,紧接着的12年编辑生涯里,他又从传统纸媒编辑转型为新媒体编辑,见证了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的成长。还有3年,蓝运良即将迎来退休生涯,然而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依然兢兢业业,坚守初心做好本职工作。

走下三尺讲台上新闻前线

“老兵”三度转型

蓝运良198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山师范学校任教,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13年。2001年,中山师范改制,在校期间已是通讯员的他,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新闻行业,入职中山日报,至今已从事新闻工作19年。期间,他做过7年记者、12年编辑,目前负责“学习强国”编审、中山日报APP编辑、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二审工作。

先后在教师、记者和编辑岗位工作了32年,蓝运良坦言最难的转型就是2017年成为一名新媒体编辑。新媒体追求快、准、有特色,需要迅速对新闻热点作出分析和解读。为此,蓝运良除了转变角色,还向年轻同事请教,并通过看书、学习优质APP和微信公众号的作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和传统媒体编辑夜班制不同,新媒体追求更强的时效性。每天,蓝运良除了在办公室上班,回到家里还是放不下工作。“就算不是我值班,我也会在APP编辑后台监控一下,看看标题会不会出现歧义、内文有没有错漏,发现问题马上通知相关编辑改正。”

近3年来,他参与过港珠澳大桥开通、南沙大桥通车的直播工作,参与过抗击台风“天鸽”“山竹”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的编辑工作。转型为新媒体编辑后,蓝运良随着中山日报新媒体一步一步成长,见证了中山日报APP从最初的单日阅读量几万人次到如今的当日最高60万人次,中山日报微信也一直稳居全省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前五名。

用心编辑每一篇稿件

坚守新闻初心

2019年8月中旬开始,蓝运良参与“学习强国”的编审工作,至今已编发稿件近2000篇,被学习强国广东平台采用近1700篇,采用率超过85%,还有部分稿件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采用。“学习强国的编辑工作,要求相当高,只要有一句话没有捋顺,哪怕只是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省平台的编辑老师都会把稿件打回头,直到完全符合要求。所以,容不得你有半点马虎或者侥幸心理。”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编辑?蓝运良觉得,好的编辑,他应该是一名“厨师”,将不同的菜做出不同的味道;他应该是一个“园丁”,把花花草草修剪得赏心悦目;他应该是一位“画家”,用妙笔描绘出最美的色彩。显然,想要成为好“厨师”、好“园丁”、好“画家”,除了要有一技傍身,最关键是要用心,才能编出好稿。

参加工作32年,其中从事新闻工作19年,蓝运良说,他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一句教诲: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父亲是一位拥有70年党龄的农村基层老党员,他不但严于律己,对子女的教育同样既朴实又严格。我既然当初选择了记者这一行,就要守住初心,用心去呵护她。我自认为不够聪明,不像其他同事,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所以,我只有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以勤补拙。”

蓝运良与同事一起,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次,广东新闻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好版面奖2次、好专栏奖1次。他还获评2018年度中山十大优秀新媒体编辑。

记者 张房耿 陆倩柔 黎旭升

责任编辑:王可荣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坛推荐

  • 活动
  • 新帖
  • 推荐
  • 排行

商家推荐

  • 新店
  • 推荐
  • 点评
  • 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