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犵殑浣嶇疆锛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璇︾粏鍐呭

天寒地冻下水网鱼

鍙戝竷: 2019-7-17 08:30   鏉ユ簮: 中山网   鏌ョ湅: 150娆    鍒嗕韩鍒

东升胜龙村职业“刮塘”人陈福源在整理渔网。记者 孙俊军 摄

拥有“中国脆肉鲩之乡”称号的东升镇以养殖脆肉鲩声名远扬,一直以来,养鱼都是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产业。在胜龙村等多个村庄,鱼塘遍布,鱼跃水面。7月3日下午,记者一行在东升镇永昌街见到一名职业“刮塘人”陈福源,他家离河涌不远,从事刮塘20多年的他,不仅养活全家,还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目前,胜龙村已经形成一支近50多人组成的刮塘队伍,这群“刮塘人”以勤劳致富,走出一条让人“点赞”之路。

■刮塘人的坚持

“刮塘”就是指用渔网捞鱼。每当鱼塘要出鱼,鱼塘水中就有“刮塘人”穿着水衣的身影。为赶在收鱼人来到之前出鱼,“刮塘人”都得在凌晨3点出发赶到鱼塘工作。忙碌时,他们从凌晨3点一直忙到下午2点。呆在鱼塘水中,手捞着晃动的鱼,脆肉鲩、罗非鱼、鲫鱼、大头鱼,为塘主出鱼把好第一关。正是因为专业,陈福源刮塘团队在东升镇名声响起,鱼塘老板都爱找他来刮塘。

从河涌小巷走进陈福源家,一眼就见到堆在木架上的几堆渔网,房屋隔壁有一个铁棚小屋,一大一小棕色皮沙发摆着。看到记者到来,陈福源忙迎上来,赤着脚的他被老伴叫着去整理一下形象,熟悉他的人都称他为:阿陈。日晒雨淋,就有了古铜色的皮肤,他的笑容中总带着亲切,聊到刮塘,不善言谈的他,讲得轻描淡写。

“每天要在水里泡着,湿手、湿脚,怕有风湿。”与陈福源同年的老伴曾跟他一起刮塘多年,夫妇二人原本都是刮塘人,只是后来儿子、女儿相继生育,陈福源的妻子才停下手上十多年的刮塘活儿,照顾孙儿。她坐在家中不断给记者讲着自己对丈夫刮塘对身体的影响,“夏天还好一些,冬天的水很冷,双手都痛到心头。”

他儿子从事运输行业,没有跟他刮塘。“其实我们也担心父亲的健康,一年四季都去刮塘,长期泡在水中,对关节各方面都很不好。”陈福源的女儿对父亲的健康状况表示担忧。但陈福源并没有退休的打算,“能做一天就再做一天,很多刮塘人需要我找活儿干呢,我不能说退出就退出。”

“下一次网每人200元钱起,翻网再加30元钱左右。渔网都是我自己的,塘主要刮塘就要租我的网,每丈5元钱。”陈福源告诉记者,刮塘每年大概能收入8至10万元左右,家里的房子就是靠着自己刮塘赚来的钱重建的,“春节期间刮塘收费更高,工钱翻倍,只要有生意找上门,我们都会去。”

■默契的刮塘团队

“我也没什么爱好,刮完塘后,多数时间在家晒晒网。”业余爱好不多的陈福源,自从20多年前跟一位同村老乡去“刮塘”后就没离开过这行,而当年带他入行的人早已转行去开货车了。刮塘除了要有经验,关键还要有力气,不怕苦不怕累。周姨是陈福源刮塘团队一位“女队员”,像周姨这样的“女队员”并不多,如果刮一塘鱼,10个人左右,也就4个“女队员”。当然,如果遇到有人没空,也会多一两个“女队员”参与进来。“重的要抬200多斤,又湿又重,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周姨也做了十多年,她很喜欢这个工作,“与大家一起刮塘,很开心的。”

晚上,他们要到港口一处鱼塘起鱼,陈福源一早就接到了鱼塘老板的电话,大家工作多年,都很默契,电话一到,讲好地点,他们知道几点出发,凌晨出鱼的地点周姨去过多次,她对港口一带鱼塘很熟,就算天再黑,天有雨,她也一样认得。

梁叔加入这个团队只有5年,以前他在一家纸厂做工,后来他就进到了陈福源刮塘团队一起刮鱼,刮完鱼后,还有时间他就开着摩托车去搭一下散客,帮补家用,每次去刮塘,他的摩托车就会打头阵,凌晨准时把摩托车开到陈福源家,停在门口,几个人就会把渔网一张张抬到摩托车后座上,10多张层层的放上去,摩托车前轮都有点扬起。

■刮塘团队出现“后继无人”现象

据陈福源讲,像他们一样的刮塘队伍在东升镇也有不少,但像他做了这么多年的人并不多。“夏天水里有蛇,必须穿水裤,否则很容易被咬。戴头盔是因为鱼打挺时劲道很大,如果不做好预防措施,眼睛、额角可能会受伤。”水裤、水衣、水鞋、头盔,这是“刮塘人”标志性着装。“捞鱼一定要戴头盔,鱼跃起冲力很大,有一次鱼撞到眼角了。”陈福源讲他捞鱼经历。

刮塘是种力气活,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凌晨3点起床出发,到了鱼塘,一个鱼塘一般起鱼5000斤左右,一桶抬150斤左右,光就一桶一桶抬鱼,要走30多趟,这不只要力气和忍耐,还需要一种精神。

白天阳光灿烂,但天气预报说当日有台风在海南省沿海登陆,受其影响,中山局地大暴雨并有6级~7级阵风9级的旋转风。风雨无阻成为陈福源一个共识,与鱼塘老板定好起鱼时间,他们就会按时到达,正时因为这份诚信,他才接到这么多的起鱼订单,才能成为这支刮塘团队的领头人。

台风并没有影响陈福源的心情,他坐在自家二层小楼的客厅里与记者们闲谈,他已经安排好了凌晨起鱼事务。“早上8点收工算是早的了,现在还不是刮塘的旺季,8月最忙,捞脆肉鲩,凌晨3点干到中午12点是常有的事。”陈福源告诉记者,最长的一次曾经从凌晨3点一直做到下午2点,他说这样的生活早已习惯,现在依然每天刮塘一次。

“像我们这一行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人做,男女都有,以后没有年轻人会做这一行了,每天凌晨就爬起来干活,太辛苦了,而且也是一门技术活,学起来不容易。”聊到刮塘接班人问题,陈福源也感到无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刮好每塘鱼。

作者:黄廉捷 陈伟祺责任编辑:龙慧

鎵撳嵃 | 鏀惰棌姝ら〉 |  Mail缁欐湅鍙 | 涓炬姤
鍒嗕韩鍒帮細 鏇村

涓婁竴绡 涓嬩竴绡

璁哄潧鎺ㄨ崘

  • 娲诲姩
  • 鏂板笘
  • 鎺ㄨ崘
  • 鎺掕

鍟嗗鎺ㄨ崘

  • 鏂板簵
  • 鎺ㄨ崘
  • 鐐硅瘎
  • 鎵撴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