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犵殑浣嶇疆锛中山坦洲人潮网 > 综合资讯 > 中山 > 璇︾粏鍐呭

●调查显示中山公厕大多集中在老城区,新区近10年新增缓慢难见踪影●“厕所革命”虽走在前列,但位置隐蔽、指示牌不清等短板仍存亟待破局

鍙戝竷: 2017-12-30 09:21   鏉ユ簮: 中山网   鏌ョ湅: 136娆    鍒嗕韩鍒

兴中园旁边新建的一处公厕设备齐全先进,标识清晰。

兴中园旁边新建的一处公厕设备齐全先进,标识清晰。

大中堂公厕门口的标识牌清晰齐全。

“中山公厕近八成在老城区,新区配比不足,新增缓慢……”这则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山市公共厕所文明调查研究》(以下简称“公厕报告”)掀起了中山“厕所革命”的热论。

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看哪里?梁实秋先生说得好:察人观耳后,看国家则看厕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1月底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这让“厕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词。中山早在2016年就将“公厕升级改造”列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一年过去了,目前,中山的“厕所革命”到底进行得怎么样了?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走访。

●记者走访

■近200座公厕八成集中在老城区

“中山城区公厕不超过200座。按国家规定来计算,城区至少要300多座才够,说明城区公厕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总体数量偏少。”“公厕报告”课题组专家陈志刚 12月18 日告诉记者,其中,石岐区占了近八成,东区仅占一成多,西区不足一成,而南区(环城)除了公园等公共场所外,基本没有公厕。

据陈志刚介绍,中山公厕的建设年代多集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当时各家各户还没有厕所,因此公厕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需求。2000年后,设置了一批移动式环保公厕,但由于后续维护成本高,被逐步淘汰。但从建设标准来看,中山城区公厕都是二类标准以上,与同类城市相比等级标准高,经历了两轮的升级改造,整体上干净卫生。

来自“公厕报告”的满意度调查表明,82%的市民对公厕的干净卫生表示满意,11%的市民一般满意,仅有7%的市民表示不满。这说明,中山公厕建设与同类城市相比,走在了前列。

■68座公厕改造后颜值内涵提升

对于石岐区民族东市场的花店老板珍姨来说,她的 “邻居”民族东公厕自今年6月改造以来,气味没那么重了,“方便”时不用捂着鼻子了。

12月20日,记者走访了石岐区、东区十来座公厕,发现这批始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公厕纷纷旧貌换新颜。

在金都城附近逛街的崔伯伯从大中堂公厕出来,被问到体验如何,崔伯表示:“小便池换了自动感应装置,大便池换了脚踏冲水装置,比以前用手按感觉干净很多。”采光不足是这座公厕过去的硬伤,如今则是24小时照明,还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

因为 “公厕升级改造”是我市2016年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因此,从2016年底到2017年夏天,市财政斥资近1000万元,对主城区68座公厕进行改造,其中对兴中园、华侨新村、光明市场、西山寺4座公厕进行拆除重建。工程对外墙地面、管道、洁具、门窗进行了全方位更新,改善了内部空间、厕位间距、男女厕配比,增加了残疾人(老年人)厕位、通风设施、照明和提示牌等,部分还设置了坐厕。

硬件改造升级后,后期的维护也是重中之重。记者看到,在每座公厕门口显眼处,都有一个“身份证”,标注了公厕名称、级别,还留了监督电话。市环卫处主任冯铁君表示,大多数公厕都有专人24小时管理,个别无专人管理的公厕,每天至少保证有8次巡查清扫冲洗。

■位置隐蔽仍有指示不清等短板

原有公厕改造后,市民仍能挑出一些毛病。

比如,在白水井大街新星餐厅对面的街口,一块“隐身”于绿树中的公厕指示牌显示“往前50米”,要经过永丽豆花店,再转入小巷,七转八拐才能找到。

同样,从西山寺往中山百货方向走,路上虽指示有公厕,但入内迎面是个篮球场,幸好铁门上挂着张纸壳,写着“公厕,请顺着铁栏走”,这样才找到大中堂公厕。公厕管理员陆锡来告诉记者,那是附近店家被路人问烦了自己挂上去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还有些指示牌指向性不明确,多数无夜间照明功能。

陈志刚说,石岐区的民权路、民族路、民生路、孙文西路、孙文中路这5条路附近的公厕很集中,约35座,占总数的三成多。“位置都比较隐蔽,不靠路,每次都是在热心市民的带领下才找到。”他谈到,过往的司机、游客如果对当地不熟悉,确实很难找到公厕。

记者走访时也看到,民族东市场对面的公厕虽新增了无障碍洗手间,但只有台阶没坡道;个别女厕新增婴儿护理台,因长时间不用,积攒了一层灰;一些自动感应出了问题,给如厕的人带来尴尬;公厕使用密集时,仍有异味……

不少公厕管理员反映,近年来使用公厕的人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个别使用者会使用厕所的水冲洗自行车、宰鸡宰鹅等,还存在乱写乱刻等不文明行为”。

■近10年新增缓慢新区难见踪影

走在石岐老城区,街坊们三五成群闲话家常,只要肯开口问路人和“店小二”,他们几乎都能说出哪里可以找到公厕。相比之下,东区公厕数量却为数不多,仅有十来座。

记者从市环卫处拿到的公厕目录翻阅,发现近10年,新建公厕仅二十来座,增长缓慢,且大多是在近年来落地的市政项目,比如为配合岐江夜游,在岐江两岸新增公厕11座。其余新建的则分布在一些体育场所、绿道、公园附近。

记者在博爱路沿线行驶,仅全民健身广场、紫马岭健身篮球场、博爱路新村段三处发现有公厕;中山路、起湾道、孙文东路等,仅发现有一处公厕。沿着兴文路,从市文化艺术中心到长江路的远洋城片区,沿途没有一座公厕。

城区较新的区域是否有建公厕的必要?在东区远洋商圈开店的孙哲珊说,她常碰到借厕所的路人,“说实话,内心不太想借,一来是通风问题,二来担心安全问题。”她认为,建公厕对路人来说很有必要。

也有市民表示,东区写字楼、商业场所相对密集,室内都配套有充足的洗手间,另外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也可以“借”到厕所,“但这些场所营业结束后,厕所无法使用,另外不临街,路人要找很久,的确不如公厕开放好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建公厕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建议

■公厕规划要先行、立法要加强

中心城区公厕最突出的问题是新增缓慢、分布不均。对此,市环卫处主任冯铁君表示,规划缺失是主因。“虽然住建部规定每平方公里要配建3至5座公厕,但没有明确如何规划、怎么建,谁去建?”

“公厕报告”对此问题的建议是:规划先行、加强立法,让厕所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就是由市政府牵头成立 “中山市城市公共厕所建设领导小组”,科学规划,形成合力。“规划是第一步,还涉及选址布点、接水电、接排污管网、环保测评、后续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该多部门统筹联动。”陈志刚建议。

其次,建设中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中山市房地产项目配套环卫设施法》,明确规定房地产项目将配套建环卫设施作为必要指标,并规定要结合项目的位置、规模、人口流量等规定配建的个数及标准,若不建要予以惩罚,使房地产项目配套环卫设施法治化。

“还可以规定得更细些,比如要求新开的商场、餐馆饭店必须有自己的卫生间,并一律对外开放。沿街新建的公共设施建筑都必须在临街附建对外开放的卫生间等。”陈志刚称,公厕具有准公共品属性,应倡导“厕所共建”、“厕所公用”和“合作共赢”等理念,实现公厕资源“共享”。

■“厕所革命”细节仍须完善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教授曾明确指出:“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城市的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上的变化从不间断。”公厕建设也如此,虽然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但“公厕报告”建议,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公厕内涵建设。

首先继续完善指示牌系统。可将单面指示牌改成双面或立体指示牌,在明显变向转角放置指示牌,形成连续的指示系统,及时清理遮挡物并增加夜间照明设施。

其次,公厕内部设施必须人性化、智能化,环保化,节能化。如继续提高女性的厕位比例,进一步提升维护管理水平,提高保洁人员的待遇,增强职业荣誉感。“其实能做到干净、卫生、无臭味,是市民最基本的需求。”陈志刚称。

此外,可以试点探索公厕立体绿化工程,使城市公厕变为城市景观小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人文品位。

仅靠城市公厕的领导者、建设者、管理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公厕使用者,即广大中山市民的积极参与。因此,“公厕报告”建议,可在每年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

●未来展望

■智能公厕有望明年现身中山

12月27日,兴中园。

工人们正在拆除围蔽铁棚,一座新的钢结构公厕即将和大家见面。门口既有台阶也有坡道,方便残障人士;每扇厕所门都有LED 显示屏,提醒是否有人使用;公厕十分环保和易清洁,更加方便今后来兴中园运动的市民。

不仅如此,市环卫处主任冯铁君谈到,明年计划打造中山第一座智能公共厕所,推行数字化环卫管理。他说,智能公厕门口会有监控统计人流量,通过对人流量的测算,统筹安排保洁人员和频次;还设有自动除臭系统,可根据空气“含氨”的浓度开启自动抽风;灵活对地面进行全方位冲洗;灯光可以根据人员进出调明暗,更加节能环保;还设有更人性化的母婴室,可以充电温奶,售卖共享纸巾、充电宝等;增设休息桌椅,绿植美化等。

“真正从城市细节去考虑,掀起厕所革命。”冯铁君称,此外,国家住建部新上线了 “全国公厕云平台”,打开app,可以找到“附近的公厕”,包括商业机构、写字楼的公厕资源等。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以及文明程度不仅表现在繁华的市井街道,更在于看不见的地方,以及更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的城市细节。“公厕报告”建议,中山应继续大胆创新,在更高的起点、更宽的领域推进厕所革命。、

他山之石

这些地方公厕“必须”建

●杭州:据媒体报道,杭州建委在地块出让的时候,就要求配套建设公厕,达到1000 户的小区必须设置一个对外公厕。

●武汉:武汉市2010年公布的《武汉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规定: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建住宅小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配套公厕,由建设单位设置。

●北京:2003年北京市市政管委在“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中指出,城八区所有的新建小区都必须配建公厕,新建或改造的公厕都要达到二类以上标准。无论是4万至6 万人的大型居住小区,还是1万至2万人的居住小区,每4500人应建一处占地50平方米的公厕,每千人拥有10平方米的公厕建筑面积。

●郑州:据《河南商报》报道,该市规划局制定的《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有详细要求,凡居住小区,每5000人需要建设一处30-60平方米的公厕,且为必须设置项目。并于2013年8月20日开始试行。

找厕所可扫二维码关注"城市公厕云平台"

鎵撳嵃 | 鏀惰棌姝ら〉 |  Mail缁欐湅鍙 | 涓炬姤
鍒嗕韩鍒帮細 鏇村

涓婁竴绡 涓嬩竴绡

璁哄潧鎺ㄨ崘

  • 娲诲姩
  • 鏂板笘
  • 鎺ㄨ崘
  • 鎺掕

鍟嗗鎺ㄨ崘

  • 鏂板簵
  • 鎺ㄨ崘
  • 鐐硅瘎
  • 鎵撴姌